“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 B.《凡尔赛和约》 | C.《开罗宣言》 | D.《波茨坦公告》 |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 B.召开华盛顿会议 |
C.签订凡尔赛和约 | D.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 |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 B.军国主义盛行 | C.崇尚和平 | D.强权政治 |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
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A.《洛加诺公约》 | B.《国联盟约》 |
C.《联合国家宣言》 | D.《非战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