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 A.年太阳辐射量、7月均温、地势 |
| B.年降水量、年太阳辐射量、地势 |
| C.地势、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 |
| D.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地势 |
关于图中a、b、c三地描述正确的是( )
| A.a地的气候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复种指数高,瓜果甜度高 |
| B.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云量多,反射强 |
| C.c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
| D.c、b、a三地分别位于我国一、二、三阶梯上 |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可知()
|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
|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
|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
|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
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
|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
|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
| D.河流较多,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 B.土地荒漠化 |
| C.森林面积锐减 | D.生态用水紧张 |
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从0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 B.重心从0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
|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
|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北部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受学。后来,又游学天竺各地。645年2月(唐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据此读“玄奘取经路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玄奘法师在天竺受学地区,现在为该国的()
| A.文化、交通中心 |
| B.水稻为主的灌溉农业区 |
| C.新兴的电子工业区 |
| D.棉纺工业中心 |
关于玄奘法师回国依次经过的河流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河流的年径流量最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
| B.②河流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有两个汛期 |
| C.③河流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径 流量变化较小 |
| D.④河流含沙量最大,有凌汛 |
图10为“2002-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市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 A.2002年 | B.2006年 | C.2009年 | D.2010年 |
2006年以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明显下降,是因为该市()
| A.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
|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 C.产业转移与优化升级 |
|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
某学生2014年暑期前往图所示意区域旅游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①、②、③依次是()
| A.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
| B.澜沧江金沙江怒江 |
| C.黄河金沙江澜沧江 |
| D.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
照片中的景观分布在P地河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
| B.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 |
| C.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
| D.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