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 B.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这些外来人当时的官方名称是迈提克。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由此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A.雅典旧贵族特权被铲除 | B.公民大会主要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
C.雅典公民权有限度开放 | D.外邦人不能取得雅典公民的资格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结果,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 | B.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
C.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 | D.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 |
下图是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据统计表,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
B.民族企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
C.商办企业已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
D.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 |
罗荣渠先生认为,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太深厚,中国的近代化是一种保守的应变性改革,包括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变革,只能在传统的框架中进行。下列主张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
B.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
C.变夷之议,始于言技,继之以言政,益之以言教,而君臣父子夫妇之纲,荡然尽矣 |
D.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皆与吾经义相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