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
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年份 |
可再生资本 |
土地 |
储备、金银具、铸币等 |
总计 |
1688年 |
112 |
180 |
28 |
320 |
1800年 |
665 |
825 |
250 |
1740 |
1832年 |
1112 |
1438 |
293 |
2843 |
1863年 |
3749 |
1864 |
500 |
6113 |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
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
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
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李贽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