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
|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
|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
|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
|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 B.交通运输业 | C.轻工业 | D.科技和教育 |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与榨油业 | B.烟草业也火柴业 |
| C.化工业与钢铁业 | D.纺织业与面粉业 |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
|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