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C.20世纪40、50年代 |
|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 A.宋教仁 | B.蔡锷 | C.孙中山 | D.黄兴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 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
马立诚在《交锋三十年》中认为:改革开放正是一次又一次突破了陈旧思维及习惯势力的阻碍,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一次争论的中心问题是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争论的中心问题是要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第三次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私营经济是活水还是祸水;第四次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还是错。其中,第三次争论的中心问题基本解决是在()
| A.中共十三大 | B.中共十四大 |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在很多城市工交线路上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应用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持卡者只要在车门口的收费箱前一晃,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与这一发现有关的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不包括()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
|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
| C.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
| D.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 |
美国学者指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这主要是指()
|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
| B.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
| C.苏联实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错误 |
|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