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____(填数字代码)。
(4)图中甲、乙是两处村落,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________方向;若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5厘米,那么,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千米。
(5)甲、乙两村落将来更有可能成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下图为世界两岛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岛屿所在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看,甲为大牧场放牧业,乙为水稻种植业 |
B.从气候类型看,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
C.甲地比乙地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趋缓 |
D.甲乙两地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
当甲、乙两地的主导风向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小麦处于收获期 | B.珠江三角洲和开普敦都处于多雨期 |
C.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 D.我国北方处于沙尘暴的多发季节 |
图为区域略图,其中ab为晨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季节,甲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大部分河段出现断流现象 |
B.大部分河段出现结冰现象 |
C.径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小 |
D.正值汛期,河流水位较高 |
好望角原名“风暴角”,主要原因是该处盛行()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
图为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 B.地形条件 |
C.局地水域 | D.植被分布 |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 B.冻害 | C.滑坡 | D.洪水 |
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 | B.流程较短 |
C.春、夏汛明显 | D.冰川补给为主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A.④ | B.③ | C.② | D.① |
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A.地壳持续下沉 |
B.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
C.森林大面积破坏 |
D.降水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