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地按气温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 | B.阴坡和背风坡 |
C.阳坡和背风坡 | D.阴坡和迎风坡 |
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 可能是由于北坡( )
A.降水丰富 | B.热量充足 |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 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
制约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以下省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 |
B.新疆、青海、西藏、宁夏 |
C.新疆、西藏、云南、内蒙古 |
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A.气候 | B.地形 | C.洋流 | D.植被 |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第1题
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早区分界线 |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
图为沿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影响因素是
A.热量 | B.水分 |
C.地形 | D.光照 |
B为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其叙述,错误的是
A.半湿润与半干旱界线界线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C.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界线 | D.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