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 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 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D 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 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恰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右边的横线上___________
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周期为T,设重锤质量为m,则________
A 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重锤的动能为
B 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和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C 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
D 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
(3)在本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的作用,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定该阻力的大小,试用(2)中已知物理量和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的量子化
C.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D.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环境的温度有关
(2)是不稳定的,能自发地发生衰变。
①完成衰变反应方程
。
②衰变为
,共经过 次
衰变,次
衰变。
(3)光滑水平上有A、B两辆小车,A、B两车上分别固定一根条形磁铁(两根条形磁铁是相同的),已知A车(包括车上的磁铁)的质量是B车(包括车上的磁铁)质量的4倍,某一时刻同时释放两车并使A车以已知速度v向静止的B车运动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某一极限值后又被弹开。设作用前后它们的轨迹在同一直线上,求当A、B之间距离最短时它们各自的速度vA和vB。
(选修3—4模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
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2)如图所示为一个向右传播的t =0时刻的横波波形图,已知波从O点传到D点用0.2 s,该波的波速为m/s,频率为Hz;t =0时,图中“A、B、C、D、E、F、G、H、I、J”各质点中,向y轴正方向运动的速率最大的质点是.
(3)图示是一透明的圆柱体的横截面,其半径R=20cm,折射率为
,AB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射向圆柱体,试求:
①光在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
②距离直线AB多远的入射光线,折射后恰经过B点.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1)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共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 = 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如图10所示。测出A点距离起始点O的距离为s0,A、C两点间的距离为s1,C、E两点间的距离为s2,根据前述条件,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即验证了物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而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往往会出现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砝码质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总长(cm) |
6.00 |
7.15 |
8.34 |
9.48 |
10.64 |
11.79 |
弹力大小(N) |
0 |
0.3 |
0.6 |
0.9 |
1.2 |
1.5 |
①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右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
②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含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cm,试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 mL;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此问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