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生动传神,下列描写与人物一一对应的一项是( )
①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神情思,悉堆眼角。
④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A.贾惜春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
| B.贾探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
| C.贾探春 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
| D.贾迎春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塑身灰烬摆渡车绵里藏针 |
| B.砥砺屏蔽拌脚石张皇失措 |
| C.签署沉缅莫须有繁文缛节 |
| D.和蔼眺望缔造者一偌千金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樵夫愀然翘首以待巧言令色 |
| B.厘定俚语风光旖旎管窥蠡测 |
| C.篆刻杜撰晕头转向有赔有赚 |
| D.巡视驯熟循规蹈矩寻章摘句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大家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
| B.《社戏》中开头写“我”倒过去二十年看的两场戏的情景,为后面写儿时看社戏的情景作陪衬。双喜等十几个少年本来白天去看过戏,但是为了陪我,又趁着夜色摇了“八叔”的大船去看,回来还吃了六一公公地里的豆。 |
| C.陶渊明的诗歌主要是两类,田园诗的代表是《归园田居》,咏怀诗的代表有《杂诗十二首》,发扬了田园诗风格的有后世的王维、孟浩然,继承咏怀诗传统的是阮籍,他有《咏怀八十二首》,鲍照的《拟行路难》也属此类。 |
| D.小说讲究情感的节制,《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努力压制失去儿子的悲痛,表现得稳重、沉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节制在另外一些小说中表现为作者叙述时客观、冷静的语调,《桥边的老人》就是如此。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纷争,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不容争辩。 |
| B.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展较快,编织一张城乡居民社保网络的重任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已经覆盖全省百分之九十的地区。 |
| C.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令人心里耿耿于怀,读者从他们身上无疑感受到封建家长制对自由爱情戕杀的残忍。 |
| D.一只花瓶——弧形的腰身、素淡的色彩,古雅而精致,端坐在藤萝形的木架上,瓶中几枝刚采摘的菊花,更添韵致。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呀!
| A.昂然高步然而耀妩媚 | B.温顺安静而且闪肃穆 |
| C.昂首阔步并且印柔媚 | D.坚忍不拔可是跳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