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冏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伦败,荣被,将诛执:逮捕
B.今府大事,非酒客之政殷:繁多
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之易:掉换
D.帝临丧尽哀,欲赠荣表:表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例拜郎中不足外人道也
B.情告友人长乐冯属予作文记之
C.居职日浅相如素贱人
D.家人常置琴灵座当其欣所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
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
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
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徼:抄袭。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孔子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有讨厌的人和事,其目的是什么?请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②;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③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注释:①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②旨:味美。③服役者:劳作的人。④渫:流通。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孤长在其中长:成年人
B.尚复水旱之灾被:遭受
C.有者半而卖贾:通“价”,价格
D.三曰农功。劝:鼓励

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①薄赋敛,广畜积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取于有余,以供上用⑥朝令而暮当具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这样人民才能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B.作者指出,人民无粮则饥,无衣则寒,人民若处于饥寒之中,慈母也不能保有其子,统治者更是不可能保有其民。
C.作者陈述了当时农民勤苦而艰难的生活,借此含蓄地向当时的统治者指出了国家潜在的危机,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D.文中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文中提出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方式。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⑵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叶向高传
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然帝本冲年,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构杀太监王安,以次逐吏部尚书周嘉谟及言官倪思辉等,大学士刘一燎亦力求去。向高谏言:“客氏出复入,而一燥顾命大臣不得比保姆,致使人揣摩于奥穾不可知之地,其当防。”忠贤见向高疏刺己,恨甚。
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以向高救免;给事中陈良训疏讥权奄,忠贤摘其疏中“国运将终”语,命下诏狱,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熊廷弼、王化贞论死,言官劝帝速决,向高请法司复奏,帝从之。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倚向高。六月,杨涟上疏劾忠贤二十四大罪。向高谓事且决裂,深以为非。廷臣相继抗章至数十上,或劝向高下其事,可决胜也。向高念忠贤未易除,阁臣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乃具奏称忠贤勤劳,朝廷宠待厚,盛满难居,宜解事权,听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不悦,帝旨叙己功勤,累百余言。向高骇曰:“此非奄人所能,必有代为草者。”探之,则徐大化也。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其党有导以兴大狱者,忠贤意遂决。于是工部郎中万燝以劾忠贤廷杖,向高力救,不从,死杖下。无何,御史林汝翥亦以忤奄命廷杖。汝翥惧,投遵化巡抚所。或言汝翥向高甥也,群奄围其邸大噪。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已二十余疏,至是请益力。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向高既罢去,韩爌、朱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忠贤首诬杀涟,光斗等次第戮辱,贬削朝士之异己者,善类为一空云。熹宗崩,向高亦以是月卒,年六十有九。崇祯初,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冲年:幼年。②穾(yào):幽深。③奄人:特指太监、宦官。④光斗:左光斗,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当防渐:兆头 B.向高请法司复奏俟:等待
C.倚向高率:全部 D.帝旨叙己功勤矫:纠正

下列四组中,全部表明叶向高“匡救朝政”的一组是
①构杀太监王安②致使人揣摩于奥穾不可知之地,其渐当防
③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④下其事,可决胜也
⑤宜解事权,听归私第⑥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向高辅佐年幼的熹宗,劝他不应该视客氏比顾命大臣刘一燝还重要。他也因此得罪了魏忠贤。
B.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C.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廷臣纷纷跟进。叶向高认为决胜的时机已到,也奏请解除魏忠贤的权力。
D.叶向高虽然尽心尽力匡扶朝政,但最终还是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局已无能为力,多次乞求离职o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
(2)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予路》)
②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注】①机变:奸诈。
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两个选段论述问题的切入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相互。
C.农夫相与于野忭:喜乐。
D.以客而告之属:劝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夫夷近,则游者众(2)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1)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2)竞周容以为
C.(1)丁卯大雨,三日止(2)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1)又以悲夫古书不存(2)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吾以名吾亭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