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方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下所司。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拟旨严饬,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之。时府、道多缺员,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得陈爌、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马烨曾、沈荃及斌凡十人。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夏峰,负笈往从。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荐,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独曰:“市兒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左都御史璙丹、王鸿绪等又连疏劾斌。会斌先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同辅太子,介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侥幸求去,且及斌妄荐,议夺斌官,上独留斌任。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斌適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斌既师奇逢,习宋诸儒书。尝訂:“滞事物以穷理,沉溺迹象,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知,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硃,亦不薄王守仁。身体力行,不尚讲论,所诣深粹。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明史·列女传》具:具体
B.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致命:舍弃生命
C.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宣言:传达圣旨
D.隳聪明,亦虚空而鲜实黜:罢免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授翰林院侍讲,修明史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
B.国柱告木欣欣向荣
C.大臣不言小臣言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不尚讲论,诣深粹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成就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
(2)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
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汤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处十年屏:隐居
B.安得不为之计豫:参与
C.乃罢其狱:案件
D.犹不称虑:担忧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
①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③愿陛下靳之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帝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楚子围宋
楚子(楚成王)将围宋,使子文(楚前任令尹)治兵于睽,终朝(zhāo)而毕,不戮一人。子玉(楚现任令尹)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zhěn)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sōu,举行蒐礼阅兵)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xì hú)可。臣亟(qì,屡次)闻其言矣,说礼、乐而尚《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苟林父御戎,魏犨(chōu)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于是乎伐原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注释】①睽(kuí):楚地,今地不详。②蒍(wěi):楚地,今地不详。③贯:用箭贯穿。④蒍贾:字伯赢,孙叔敖之父。⑤先轸:晋国名将。⑥狐偃:晋国大夫,字子犯。⑦被庐:晋地,今地不详。⑧文:晋侯,即晋文公重耳。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内而败诸外诸:兼词,“之于”
B.楚始得曹而新于卫昏:通“婚”,联姻
C.及使郤縠中率将:统率
D.民资者不求丰焉易:容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传政于子玉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举以败国,将何贺若不阙秦,将取之
C.晋侯始入而教孰能讥之乎
D.于是乎伐原示之信丹不忍己之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玉治军严厉,好用刑罚。蒍贾认为子玉将会给楚国带来危害,子文举荐子玉担任楚国的令尹是一个错误。
B.楚成王与诸侯率军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军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曹、卫,最终解了宋国之围。
C.晋国为了解救宋国,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训练军队,选拔将领。赵衰推荐了郤縠,因为他多次听郤縠说过礼、乐方面的事情,说明他精通《诗》《书》,这是成功的根本保证。
D.晋文公接受了子犯的建议,很重视对百姓进行“义”“信”“礼”的教育,解救宋国,取得霸权,这就是晋文公对百姓施行教化的结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2)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乎是矣。
(3)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彰其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易耳 与:对付 B.惊愕曰 阳:假装
C.王可以出 间:悄悄 D.老弱转漕 罢:停止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项王“无谋”和“有勇”的一组是

A.项王欲听之项王烧杀纪信
B.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
D.项王乃自东击彭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B.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C.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D.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 分)
译文:  
(2)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4 分)
译文: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盩厔。瞻举进士第,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成息,民以比召、杜。
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
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巨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不闻以河障外国。澶渊之役,盖庙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
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懿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黜:贬退
B.掊民财诚便掊:分享
C.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缓:减轻
D.不闻以河障外国障:阻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自远至②何辞伐之
B.①岂独河力哉②唐行于季世扰攘中
C.①若东流未便②洮、河诸族青唐首领浸弱可制
D.①英宗改容,纳言②勿复塞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B.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C.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D.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瞻担任万泉县令时,把自己用以祭祀的田捐赠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主管永吕县时,他做好水利建设,获得老百姓的赞许。
B.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抚各部,赵瞻多次上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英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元丰年间,黄河决堤,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道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赵瞻从突然人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
D.洮、河诸族认为青唐首领衰弱可欺,想依靠中国军队的威名把青唐首领给废了,边关将领强烈要求兴兵攻打。赵瞻担心难以攻克,所以反对兴兵。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
②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赵瞻在政策谋划上忠厚爱民的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希朝让于张献甫,曰:“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觊觎安反侧也。”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注】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日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以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率师讨镇州无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选自《旧唐书》)
【注】斥候:古代的侦察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效奇驼名马效:献出
B.以致其欢致:取得
C.皆保塞而不为横横:横行
D.以希朝老疾易制制:控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希朝素整肃有声以献甫统邠宁
B.皆保塞而不为横而以泰为副
C.求其过,将杀之欲因代之
D.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所至有功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B.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C.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D.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希朝能力出众,却在事奉韩游瑰时差点因此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只好逃跑到凤翔。
B.无论是振武的盗贼,还是异蕃的盗贼,范希朝对他们都是格杀无论,因此,盗贼十分畏惧他。
C.范希朝招引突厥沙陀部投顺归降,用他们讨伐叛贼,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率军征讨镇州,没有取胜。
D.王叔文派遣范希朝镇守奉天,只不过是想掩人耳,便于让身为副使的韩泰乘机取代他。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范希朝治理有方的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