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回答下面各小题。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
C.商业分布和规划 | D.学校布局 |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市风向频率玫瑰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全年平均风频 7月风频 1月风频 |
B.7月风频 1月风频全年平均风频 |
C.1月风频全年平均风频 7月风频 |
D.1月风频 7月风频全年平均风频 |
根据该市风频特征,以下工业区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传统理论根据风频特征指导工业布局,在单一城市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群的出现,就凸显其局限性。以下适用于城市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①搁置问题,等拥有经济实力再来考虑
②进行工业生产技术改造,采用清洁工艺
③调整工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
④中心城市向最小风频上风向的城郊转移重化工业,集中发展新兴产业
⑤各城市分工合作,合理布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P、Q两地分别是晨线、昏线与m纬线相交的两个地点。完成下列各题。若P地(110oE)于北京时间6时日出,则Q地日落的地方时是
A.17:20 | B.18:00 |
C.18:40 | D.19:20 |
若m纬线的纬度值增大,且该纬线的昼长为14小时不变隋况下,下列现象肯定会发生的是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C.福建省的昼夜长短差值越来越小 |
D.福建省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与1956年相比,1996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A.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 B.由中部向四周扩展 |
C.由南向北扩展 | D.由西向东扩展 |
比较两幅图像,可推断三角洲形态变化的原因是
A.修建护海大堤 | B.河流堆积作用 |
C.海浪堆积作用 | D.海平面不断下降 |
黄河河口附近的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
B.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oC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下图示意贵州某山区等温面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温更高 | B.气压更低 |
C.光照更强 | D.风力更弱 |
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仅从地形考虑,当冻雨发生时,图中四地冻雨持续时间较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IO(直径≤10 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丙分别位于
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 |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 |
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
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
图中冬季PM1O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②风力弱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