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地球不同地点经纬线的长度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测量地的纬度 (°) |
相隔经度1°的 纬线长度(km) |
相隔纬度1°的 经线长度(km) |
0 |
111.322 |
110.569 |
30 |
96.490 |
110.850 |
45 |
78.850 |
111.132 |
80 |
19.394 |
111.666 |
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
B.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则变短 |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
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
A.111.415千米 | B.55.803千米 |
C.28.094千米 | D.110.569千米 |
读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6-7题。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 ( )
A.山间洼地 | B.山顶 | C.山脊 | D.鞍部 |
图中小路的走向,最可能是 ( )
A.与经纬线走向一致 | B.与等高线有关联 |
C.依照城市十字交叉道路系统 | D.选择避开梯田少占农田 |
读下图,完成4~5题。图示地区其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 )
A.山河相间 | B.中部高、四周低 |
C.东北高、西南低 | 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
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黄土高原 |
C.江南丘陵 | D.横断山区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米。回答1~3题。一般情况下,图中河道有水流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示有许多河道分布的区域的地貌是( )
A.新月形沙丘 | B.河流冲积扇 |
C.河口三角洲 | D.沉积海滩 |
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沉积 | B.冰川沉积 |
C.流水沉积 | D.海浪沉积 |
对下列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滥伐森林 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
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④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⑤核泄漏 ⑥过度捕猎濒临灭绝动物
A.①②⑥;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④⑥;②③⑤ | D.①③⑤;②④⑥ |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早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