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旅游通过爬山涉水,求真求质。沿AB.CD.MN、PQ四条登山路线中到达K点,最符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然意境的线路是 (   )
A.MK或NK     B.PK或OK
C.AK或BK     D.CK或DK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则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喷水壶,往两个“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16—18题。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读下图,回答14—15题。

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甲图中峡谷的成因是()

A.断裂下陷 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

依据我国黄河每年输沙量平均为16亿吨,渤海水深变化不大的现象,可以推断()

A.黄河带来的泥沙不在渤海海域沉积
B.渤海海底地壳无升降
C.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
D.渤海的海底地层不断下沉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回答11~12题。
下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的是()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中南半岛 D.拉布拉多半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海将会不断扩大 B.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大
C.太平洋将会进一步扩大 D.大西洋将会减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