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两国所在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 B.非洲 |
C.南美洲 | D.亚洲 |
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 |
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
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 |
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 |
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 )
A.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 B.经过巴拿马运河 |
C.先逆流后顺流 | D.先顺流后逆流 |
内流河是指不能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称为内流区.无流区是指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的地区.这类区域多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读某国家中部某一内流区位置图,完成各题。图示无流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为
A.牧场 | B.梯田 |
C.盐沼 | D.沙漠 |
图中所示的时令河流程最短时期,有可能出现在
A.2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图示区域应分布在
A.沙特阿拉伯 | B.澳大利亚 |
C.埃塞俄比亚 | D.纳米比亚 |
下图显示的是近几十年来,大气C02浓度及气候要素变化对华北平原(某产粮区)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读下图,完成各题。图中显示,在该区域
A.温度变化使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增加 |
B.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
C.影响小麦和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是日照时数 |
D.C02浓度的变化与两作物产量均呈正相关 |
降雨对该区域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合理的解释是
A.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
B.春汛利于小麦返青,夏汛利于玉米生长 |
C.灌溉缓解了降雨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D.小麦和玉米在生长期需水量少 |
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小麦和玉米产量变化的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
A.C02浓度增加,日照减少 | B.温度上升,降雨减少 |
C.C02浓度减少,降雨增加 | D.温度下降,日照增加 |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性菜点风味流派和地方特色小吃.近几十年以来,带有地城文化特色的餐馆和小吃在全国不断扩散。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省区地方特色部分小吃的分布。据此并读图完成各题。读图可知,图示省区的简称为
A.闽 | B.浙 | C.湘 | D.赣 |
在我国形成不同菜系与地方小吃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应包括
A.自然环境 | B.文化习俗 |
C.交通运输 | D.物产资源 |
当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照,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阅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各题。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甲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乙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A.6:00 | B.9:00 |
C.11:00 | D.12:00 |
下表表示有生产联系的甲乙两个工厂单位产品部分成本在过去1 0年间的变化(+10表示增加10%,-10表示减少10%,O表示没有变化)。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原料 |
原料(零部件)运费 |
能源 |
能源运费 |
劳动力 |
地价 |
产品运费 |
广告费照 |
排污费用 |
|
甲 |
0 |
-15 |
0 |
-5 |
+2 |
0 |
+5 |
0 |
O |
乙 |
0 |
+10 |
O |
-2 |
+5 |
+6 |
-15 |
-5 |
-6 |
据表中甲、乙两工厂成本变化情况,推测引起甲工厂原料(零部件)运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发展 | B.信息网络发展 |
C.产业集聚 | D.科技发展 |
下列关于甲、乙两工厂组合最合适的是
A.甲一汽车厂 乙一煤炭厂 | B.甲一芯片厂 乙一硅片厂 |
C.甲一钢铁厂 乙一焦化厂 | D.甲一纺织厂 乙一服装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