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
| 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 A.推动民主化进程 | 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
|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 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
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18名政府委员时,因共产党有7人,曾是毛泽东老师的徐特立立即宣布退出。这突出反映出共产党人
| A.具有强烈的高风亮节 | B.能够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
| C.坚决维护“三三制”原则 | D.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 |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 B.日本在华投资总量最大 |
| C.最大投资主要用于抗日 | D.美国占据第一的时间最长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北平一些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们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国难当头,团结合作逐渐成为各界共识 |
|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
| C.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被广泛接受 |
| D.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开始合作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 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