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民主政体形式由本国国情决定。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
C.中国文化本体论 |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一项裁决,认定中国台湾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A.国际知识产权已受到大国的操纵
B.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
C.苹果公司形成对智能手机的垄断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 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
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说:“若无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何者是最恰当的理解?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