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土地革命 |
| B.在农村广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
| C.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
| D.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
|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 年份 |
1992 |
1995 |
1998 |
2000 |
|
| 东部 |
总量/亿美元 |
98.6 |
319.7 |
386 |
348.9 |
| 所占比重% |
89.6 |
85.9 |
85.2 |
86.5 |
|
| 中西部 |
总量/亿美元 |
11.3 |
52.5 |
66.8 |
54.4 |
| 所占比重% |
10.4 |
14.1 |
14.8 |
13.5 |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2014年7月,金砖国家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上海。另外建立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该银行的设立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国家问的经济合作 |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得以加强 |
| C.世界银行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
|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 |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制定了一套经济政策: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些政策( )
| A.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复苏发展 |
|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
| C.凸显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 D.使凯恩斯主义退出经济主流地位 |
2014年5月12日海外网报道,《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
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 ”——也就是19世纪美国向欧洲发出的“别碰这个半球”的告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
| C.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
|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