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 A.中美关系问题 | B.台湾问题 | C.西藏问题 | D.钓鱼岛问题 |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①④③② |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
|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
|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
| 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
| 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 |
| 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 |
| 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 |
“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这一言论()
| A.是洋务派对洋务运动所进行的宣传 | B.批评了顽固派的冥顽不化 |
| C.反映了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激烈交锋 | D.指出了洋务运动的致命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