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A.中美关系问题 | B.台湾问题 | C.西藏问题 | D.钓鱼岛问题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该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该图EF段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
B.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