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
A.张旭 | B.颜真卿 | C.怀素 | D.欧阳询 |
“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
B.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减轻 |
C.殖民地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异常艰难 |
D.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
莫洛托夫在1939年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说:“我们要提高国民经济、文化和大众福利……”但西方有人指出,这些计划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公民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剥削。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 )
A.没有使经济取得明显的发展 |
B.对民生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改善不多 |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并强制劳动 |
D.只是允许私人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B.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
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 |
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集体农庄 |
私人土地 |
|
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 |
95%~97% |
3%~5% |
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 |
70%~75% |
25%~30% |
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小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