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Ps)的结构模式图,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推测错误的是( )
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
B.GPCPs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 |
C.GPCPs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
D.G蛋白是在细胞溶胶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
在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情况下,某种生物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6∶1,则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A.1∶2∶1 | B.3∶1 | C.2∶1∶1 | D.1∶1 |
控制蛇皮颜色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遗传定律,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黄斑是隐性性状 |
B.乙实验中,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相同 |
C.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
D.甲实验中,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相同 |
下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B表示相关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Ⅰ、Ⅱ、Ⅲ细胞分别对应图B中的i、d、m区段。 |
B.图A中的三个细胞来源于雌性哺乳动物的卵巢,Ⅲ是次级卵母细胞 |
C.在图A和图B中,Ⅰ细胞和曲线i对应的区段均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
D.—个细胞经过图B曲线所示过程,最多可产生8个子细胞 |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分别为1∶2和1∶1 |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
D.H~I段表示受精作用,子代从精子和卵细胞中继承等量的遗传物质 |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合成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下图所示
的周期性变化 (图中G1→S→G2表示分裂间期),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含量,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PCNA由核糖体合成 |
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 |
C.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
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