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36个密码子 |
B.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的基因至少有36个碱基 |
C.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12)个赖氨酸 |
D.该分子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且一定需要61种tRNA参与 |
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的“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下列分析较合理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生长的不同温度 |
B.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生成的影响 |
C.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 |
D.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
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
A.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一定不在进行光合作用 |
B.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C.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 |
D.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 |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B.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 |
C.大气中CO2浓度可影响c点的位置 |
D.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 |
某班学生完成对植物叶片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取材和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石英砂,也可能取的是刚刚萌发的植物叶片 |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也可能是取了衰老叶片 |
C.丙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也可能是层析时层析液淹没了滤液细线 |
D.丁是取新鲜菠菜绿叶为材料,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
如图表示各种不同细胞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只能在叶绿体内进行,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 |
B.过程a、b、c分别可以在水稻细胞的不同细胞器内完成 |
C.过程d的第一阶段和c的第一阶段相同,但d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 |
D.人体在高原缺氧状态下,细胞内可以发生b途径的变化,但主要途径仍然是c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