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月系 | B.②—银河系 |
C.③—太阳系 | D.④—河外星系 |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问题。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该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回答问题。
年份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荒漠化面积(万公顷) |
67 |
69 |
71 |
89 |
197.26 |
257.8 |
262.2 |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垦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问题。“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彻底退耕还林 |
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