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据图判断( )
|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
|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
|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
|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
此地( )
| 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
| B.位于15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
| 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
| 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
读图回答问题
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⑤洋流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③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④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
|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该图为河口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两条河流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城市中,位于乙河口三角洲附近的是
| A.开罗 | B.孟买 |
| C.圣保罗 | D.加尔各答 |
甲河中、上游地区小麦单产量较高的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十分丰富②土壤肥沃③光照资源丰富④水源丰富⑤高产良种的推广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该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判断问题。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该岛中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
| A.555千米 | B.510千米 | C.600千米 | D.无法确定 |
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
| B.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
|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 |
| 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
据图推测该岛屿山地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 B.东北---西南走向 | C.南北走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读《欧洲某地剖面地形图》,B为柏林市,D为威尼斯市。回答问题:
此地形剖面图大致是沿( )
| A.350N纬线而作 | B.130E经线而作 | C.本初子午线而作 | D.400 N纬线而作 |
B地形区波状起伏的丘陵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作用 | B.流水作用 | C.冰川作用 | D.风化作用 |
下列农作物不适宜在C平原种植的是( )
| A.小麦 | B.甜菜 | C.棉花 | D.马铃薯 |
读北冰洋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北冰洋沿岸地区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 B.欧洲、北美洲、亚洲 |
| C.北美洲、欧洲、亚洲 | D.北美洲、亚洲、欧洲 |
下列有关北冰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冰洋是四大洋中地理纬度最高、面积最小的大洋 |
| B.北冰洋大部分水域终年不冻,具有良好的航运价值 |
| C.北冰洋的周围海岸线十分曲折,是四大洋中海岸线最长的大洋 |
| D.北冰洋海域岛屿众多,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和最狭窄的海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