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恩格斯评价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
A.《神曲》 | B.《罗密欧与朱丽叶》 |
C.《哈姆雷特》 | D.《俄底浦斯王》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 | B.长江 |
C.淮河 | D.大运河 |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C.希特勒上台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你不可能见到和听到的事情是
A.你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 B.听说美国纽约街头有了路灯 |
C.过年时你可以用电话向家人拜年 | D.出现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
古代史上,日本师从我国,成为礼仪之邦;近代史上,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在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大化改新 | B.明治维新 |
C.美国的支持 | D.对外侵略扩张 |
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 B.甲对,乙错 |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 D.甲错,乙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