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整顿,并采采取有效的措施 |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居处调调整了国民经济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
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了正确分析,其主要依据是
A.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C.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 D.党的任务的制定 |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C.中共八大的召开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