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
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
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
“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中日邦交正常化 | B.《朝鲜停战协定》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中国重返联合国 |
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表中四川数据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省别 |
五大(1935年) |
六大(1945年) |
江苏 |
4.7% |
0.9% |
湖北 |
5.8% |
5.6% |
湖南 |
6.6% |
8.2% |
四川 |
6.1% |
12.3% |
河北 |
3.9% |
0.8% |
A.国民党的性质发生改变B.国民党的统治范围扩大
C.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化 D.中国抗战形势的影响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张海鹏先生在《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中认为:“新政的某些措施已经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本,如在政治上宣布预备立宪,在中央设资政院,在各省设咨议局,扩大了民众表达。单纯的封建专制制度已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关法律有些在试行,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上述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前君主专制巳经不存在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 |
C.“新政”有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
D.“新政”确立了民主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