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B.世界处在两级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斯大林执政时期 |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 D.普京执政时期 |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裂痕 |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