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
|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
| 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
|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 A.“仁”和“仁政” |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 C.以法治国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
对下列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
|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
|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
| D.“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出现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盼奇怪现象,这被称为“英国病”。为治疗上述病症,英国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强化国家干预 | B.强化国家计划指导 |
| C.发展知识经济 | D.减少国家福利开支 |
“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应为下面何者所言
| A.列宁 | B.罗斯福 |
| C.邓小平 | D.斯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