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
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C.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
D.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 |
“癸未卜,(商)王固曰:‘往,乃兹有崇(鬼)。’六日戊子,子弢死。”此说明其政治制度特点之一为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结构 |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D.祖先崇拜与王权联系紧密 |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中“封建子弟之制”指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世袭制 | D.等级制度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元史•地理》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A.郡县制 | B.郡国并行制 | C.行省制 | D.分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