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新疆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元代,理藩院曾负责其行政、兵刑、宗教事务 |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是英、俄、德列强在中国重点扩张的对象 |
C.在收复伊犁过程中,左宗棠确定了“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的策略 |
D.新中国成立后,是最早设立自治区的省份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 B.王韬 | C.宋教仁 | D.胡适 |
1873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
“17 世纪和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 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美国经济的飞速崛起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