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 B.唐代的三省制 |
C.明代的内阁制 |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
《中国人史纲》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如进士及第等,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贱民则连这个狭径都没有。” 资料中的□□可能是
A.门第 | B.科举 | C.战功 | D.耕织 |
某学者指出:“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西洋历史的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的‘封建’二字翻译为西洋史上的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史上秦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 |
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 |
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 |
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纪念近代一位著名革命家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场革命”和推动他转变的社会运动分别是
A.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 | B.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文化运动 |
“为了实现这种奇迹般的发展目标,每个人都被鼓励参加工业生产;这样,每个人,不管其职业是什么——政府官员、农民、学生、教授、工人等等——都成了无产阶级。”这句话描述的是
A.大跃进运动 | B.三大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一五计划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