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
D.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形成的 |
黄宗羲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强调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D.宰相制度有利于民主监督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宣昭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都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汉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为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 |
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区行政制度的沿革。该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西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立郡守 |
B.分封王国 |
C.由中央直辖 |
D.设立行省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