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
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 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全球化趋势出现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资产阶级的形成 |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下图中所反映的现象能够出现的原因是()
19 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①工业革命的完成②殖民帝国的确立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④拥有“世界工厂”的优势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重商主义、圈地运动、海外掠夺 | 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圈地运动 |
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厂 | 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
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C.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了物质支持 | D.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