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 |
|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直接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
|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
| D.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
罗斯福新政后,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这充分说明
①新政之前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占主导地位
②新政之后凯恩斯主义开始取代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③这一变化不符合广大私营企业老板的利益
④这一变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 C.①②④ | D.②③ |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 A.建立一系列福利保障制度 |
| B.遏制生产过剩的势头 |
|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 D.扩大出口贸易 |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特别大的打击,具体表现在
| A.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失业人数达1 700万 |
| B.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失业人数达3 000万 |
| C.工业生产下降2/3,失业人数达2 500万 |
| D.工业生产下降1/2以上,失业人数达1 500万 |
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干预经济,主要采用的经济理论是
| A.凯恩斯主义 |
| B.自由主义 |
| C.重商主义 |
| D.“人民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