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
| A.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 B.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 C.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D.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
|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 D.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 A.武装革命 | B.国民革命 | C.民族革命 | D.无产阶级革命 |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
| B.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
|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 A.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
|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D.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