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君权至上的后果 |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
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
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营建陪都洛邑没起到拱卫都城镐京的作用 |
B.姬姓诸侯国分布大体与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吻合 |
C.分封商代贵族微子启不利于稳定西周政局 |
D.分封功臣吕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