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
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
“自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长。只有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地”通过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
A.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是欧洲路上的霸主 |
B.法国战略中心在欧洲大陆是英国取得海上霸权的原因之一 |
C.波旁王朝的被推翻是因为法国战略中心的转移 |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法国陆上的殖民扩张 |
“把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此处材料反映的思想可能是
A.卢梭 | B.孟德斯鸠 | C.康德 | D.伏尔泰 |
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 B.《蓝色的多瑙河》 |
C.《马拉之死》 | D.《安娜·卡列尼娜》 |
“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对以上面理解最正确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投资国外 |
B.一战的爆发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剩余资本 |
C.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阶段 |
D.欧洲列强加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