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7岁那年,元宵节的时候,家里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招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zhuàn zhuǎn)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能转动的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为什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
他好(hǎo、hào)奇地问家里的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里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 怎么才能让小人 小马跑得快一些呢 他又提出一个问题 大人告诉他热气大 小人 小马跑得就快 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 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的启示像种子一样撒(sā、sǎ)进他幼小的心灵,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xīng、xìng)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给文中带点的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用“一”画出文中写茅以升想问题的句子。(2分)
(5)读完此文,你认为茅以升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空的奥秘
美丽的夜空,群星璀璨,令人浮想联翩。好奇的人们不禁要问: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它们有多亮,为什么相互之间不动,它们怎么来的,以后又会怎样?宇宙里真的还有人类吗?
其实,这些都是天文学研究的课题。正是这样的好奇心,促使人们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探索星空的奥秘。
望远镜______天文学家的眼睛,______探索星空的好工具。天文学家为了把星星看得更清楚,_________把望远镜越造越大外,______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望远镜,______可以直接看到星星,______可以(接收接受)星星发出的电波,通过电波了解星星的秘密。更为神奇的是,人们还想到把望远镜放到太空飞船上,避开了大气层的干扰,看到了更多更美的星星。
宇宙无边无际,现在我们(推算估算)出的星星超过万亿亿颗。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可达150亿光年。也就是说,那里发出的光要走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它150亿年前的情况。这样看来,天空就是一部历史。______我们能乘上超越光速的飞船,飞到遥远的星际,在那里(观察观测)地球,我们______能看到地球的过去,重温历史。
宇宙就是这么神奇,往往超越我们的想象,星星之遥远、高温、高速,体积、密度、年龄之大无不令人咋舌,至少地球上是没有的,所以才有“天文数字”之说。举个例子,就连不大不小的太阳,都有2000亿亿吨,70万公里的半径,1500万度的温度,50亿岁的年龄,而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地球上用1000万年。此外,又有谁会想到,在广袤的宇宙间,星与星之间居然会是一片真空,没有丁点儿空气呢?
星空就是这样的神秘莫测而又丰富多彩。每颗星星都像迷人的眼睛,激发每位有志的少年朋友,长大后去探索它的奥秘。
1.根据文章意思,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袤——( )璀璨——( )奥秘——( )
2.划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横线处。
既……又……如果……就……
除了……还……是……也是……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5小节中划线的句子用______和______说明的方法介绍了星空中的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tíng yuàn( )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yáo wàng( )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róu hé( )的,是静寂的,是mèng huàn( )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近义词:纳凉——( )静寂——( )模糊——( )
(2)描写星空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课文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请举出文中例句。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意思。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句中“萤火虫”是指_______。“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摇欲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之珠”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地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在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整个世间,全世界都知道。 ( )
(2)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 )
(3)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排列得密集、整齐。 ( )
2.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3.把划线句子改成“把字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说说你喜欢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还是繁华的街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fēng luán xióng wěi( )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bǐng píng)障,像新生的竹笋,sè cǎi míng lì( ),倒映(yìn yìng)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guài shí lín xún(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载)倒(dǎo dào)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yún wù mí méng(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锦)不断的画卷(juǎn juàn),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3.在选文第一节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4.作者用了________手法,把桂林山水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写出了桂林山水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中的“碧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吕蒙从小炼就了一身武艺,十几岁就开始在军队中服役了。打仗时,他冲锋陷阵,十分勇敢,往往会手提大刀,第一个杀入敌阵,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只要提道“吴国阿蒙”,没有人不知道的。
可是,吕蒙识字不多,自称“大老粗”,不爱学习。吴国国君孙权劝他要多读点书,对他说:“你身上的担子很重,没有文化是不能统帅千军的,一个将军( )要勇敢,( )要有智谋,这样才能服众。”吕蒙听了不以为然,心想:我没读多少书,也不比别人打的胜仗少啊!他对孙权说:“军营里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多余的时间读书啊!”孙权知道吕蒙在找借口,就例举了许多刻苦学习才成就不凡伟人的例子,并说:“( )想读书学习,时间( )可以找到。”
吕蒙听了孙权的教导以后,发奋读书,白天处理军务,晚上常常挑灯夜读,逐渐喜欢上了读书。( ),几个月下来,吕蒙的知识明显丰富多了。有一次吴国的军师鲁肃到军营来看望吕蒙,两人一起讨论一些问题。鲁肃发现吕蒙的举止谈吐跟以前相比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感到惊讶,问道:“吕将军好像跟以前不大一样,是怎么回事?”吕蒙听后哈哈大笑,“朋友相处,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我早就不是以前那个粗鲁的阿蒙了!”
孙权也听说了吕蒙发奋读书的事,对他更器重了,还经常在别人面前称赞吕蒙,要求其他将领要以吕蒙为榜样,好好学习文化。
1.文章的第一小节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圈出来,依次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读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练习。
“吴国阿蒙”指的是_______。原先,吕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以______________为借口不想读书。但是,他听了_______的教导后,______________,结果让_______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也就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一句名言说服吕蒙好好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