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A.创立中国同盟会 | B.提出三民主义 |
C.发动金田起义 | D.成立中华民国 |
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权主义 | B.民主主义 |
C.民族主义 | D.民生主义 |
1911年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 )
A.老爷 | B.大人 |
C.先生 | D.公子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此举()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