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
0 |
25 |
50 |
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
pH |
13.2 |
13.0 |
12.7 |
12.4 |
12.1 |
7.0 |
2.0 |
1.6 |
1.3 |
温度(℃) |
36.9 |
37.5 |
38.0 |
38.5 |
38.8 |
39.2 |
39.0 |
38.8 |
38.6 |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完成上述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请说明原因 。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小青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打算配制125g10%的NaOH溶液。
(1)计算小青需要称取NaOH的质量。
(2)小青将洗净的树叶放在配制好的溶液中煮沸后取出,溶液的质量减少了5g,溶质质量分数也有所减小。为了测定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青向溶液中逐渐加入7.3%的稀盐酸,当溶液PH=7时,消耗盐酸50g。计算:
①生成NaCl的质量。
②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2)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 |
12 |
16 |
24 |
28 |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
1.02 |
1.08 |
1.11 |
1.17 |
1.20 |
氨水的密度(g/mL) |
0.98 |
0.95 |
0.94 |
0.91 |
0.90 |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g。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将不纯的镁粉3克,放入盛有50克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知烧杯中物质质量减少了0.2克。(杂质不溶于稀硫酸)试求:
(1)镁粉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13 g锌与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