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回答下列各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 B.分析城市规划方向 |
C.了解城市结构的变化 | D.估计工业产值 |
对1980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地图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变化 |
C.了解城市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环境质量 |
B.交通条件 |
C.地租高低 |
D.建筑水平 |
在P区域常形成 ( )
A.中心商务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高科技产业区 |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国人口数量最大的时间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状况较一致的是()
A.埃及 | B.中国 | C.德国 | D.加拿大 |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相当于图中的阶段是()
A.Ⅰ | B.Ⅰ和Ⅱ | C.Ⅱ | D.Ⅲ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木桶效应”就是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 | B.10000 |
C.6000 | D.4500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表c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c | B.c<b<a | C.b<a <c | D.a<c<b |
图1是“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 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图2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图2的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产生“PPE怪圈”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2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2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
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 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