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电影”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有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 B.法国的共和制 |
| C.美国的两党制 |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
对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理解正确的是” ( )
| A.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必定相同 |
| B.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重要作用 |
| C.统治阶级历来十分重视政体问题 |
| D.国体相同的国家会建立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
近代中国学者梁启超说:“夫国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有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家。”这一观点 ( )
①揭示出国家的本质 ②揭示了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③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性④没有看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差。”这句话表明 ( )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B.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
| C.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 | D.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邓小平指出:我们不反对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但我们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就是要实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符合中国实际。这主要说明了()
| A.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有巨大的优越性 |
| B.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直接关系 |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 D.人民代表大会制也属于代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