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部分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一部分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部分农民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村土地流转加速,一些农业生产大户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具备一定的现代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包括IT企业也跨界农业生产,投资于高端农业开发与生产。但农业生产的“非粮化”日趋明显,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耕种面积有所减少,农业生产收益下降,尤其是种粮收益下降,耕地质量恶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如何认识我国农业的这种变化?
(2)对于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习惯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10年,称为新世纪新阶段。这10年来,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提出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同年,《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经过3年医改,全国95%的城乡居民有了基本&保;2008年秋季,全国真正实现了 “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确立了以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的思路,“网络问政”蓬勃发展,让政府的行为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政治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某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2%,财政收入增长16.1%;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7%,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2%,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5%,万元GDP能耗下降5.5%;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材料二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社会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简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致性。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材料二的举措进行评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7.8%。这是时隔三年后,我国经济增速又一次回落到8%以下。经济增速下行,除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外部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问题与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造成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讲要转方式、调结构,但并没有取得太多的实质性进展,关键原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各产业企业似乎都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即便是循着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能赚到钱,因此,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够充足。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全球经济形势持续疲软、各个产业长期以来粗放发展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产业盈利水平下滑。比如,钢铁出现全行业亏损,服装业赚钱越来越难,煤炭行业的销售利润也在降低,等等。这种局面将倒逼各个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经济增速下来了,为什么对转方式、调结构有利?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调结构、转方式提出建议。
(2)政府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具有哪些经济职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阶段
时间 |
增长阶段 |
主要内容 |
驱动因素 |
主导产业 |
1770年以前 |
“起飞”前 |
开发自然资源 |
资源投入 |
农业 |
1770-1870年 |
早期经济增长 |
机器代替手工 |
资本投入 |
重、化工业 |
1870-1970年 |
现代经济增长 |
效率提高 |
技术进步 |
与服务一体化的制造业及农业 |
1970年以后 |
信息时代 |
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 |
信息化 |
渗透到各产业的信息通信产业 |
材料二国际上,先有美国金融危机,后有欧债危机,现有叙利亚动荡。国外有舆论认为,目前中国物价高企,房地产泡沬膨胀,社会矛盾多发,是下一个出现危机的“倒霉蛋”。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关注企业发展的质量,关注弱势群体,稳中求进,毅然走上了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大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有什么特征。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面临信贷紧、成本涨、订单减少等多种困难。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中小企业的命运问题成为政府、媒体的关心话题。
材料一民营企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这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企业利润空间急剧缩小,大量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材料二“用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供给结构中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所形成的流出地“推力”和流动地“拉力”弱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企业如何应对高成本出谋划策。
(2)有人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