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
B.种子萌发时,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化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元素增加 |
C.种子萌发时,脂肪分解加快,释放大量能量 |
D.脂肪分解最快的时段是第22至29天 |
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数日后的现象 |
甲 |
日光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日光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黑暗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黑暗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
C.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若用蛋清作实验材料,可以直接使用,不必稀释 |
D.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浸泡时间应该长一点,便于切片 |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
D.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
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
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
B.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
C.效应T细胞都是由T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 |
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