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从简单的手工劳动发展到社会化生产,自动化生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古代结绳记事,烽火传信,现在人们能够通过电视电脑进入知识的海洋,了解世界各国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普遍建立,人们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渠道不断扩大。
材料二:
2012—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
名称 |
总量 |
实际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56.9亿元 |
7.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6955元 |
7%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8896元 |
9.3% |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如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
(3)促进社会和谐有何重要性?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请你从现代人应有的品质角度,回答我们青少年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材料一:在五月份的中考模拟考场上,小丽在考数学时,因紧张过度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她一怒之下把试卷撕了,并哭着离开考场。
材料二:初一某班同学小红在一次期末考试时,把本属于自己强项的英语考砸了,她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的分析了自己考试考砸的原因后,认认真真地把试卷改正了一遍,并把做错题的原因记录在册,使这次的失败成为了鞭策自己的动力。
(1)这两位同学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各自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阿基米德在洗澡中悟出了浮力原理,牛顿从苹果中看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富兰克林用风筝捕捉到雷电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够产生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音乐,是跳动的人生。把自己沉浸在乐曲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不仅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的疲惫,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位。
(1)除了音乐之外,我们还有哪些休闲的方式?
(2)我们在休闲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3)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什么优秀品质?
分清是非善恶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和美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混淆是非的现象。如有些同学对满口脏话不以为然,把抽烟、喝酒、打架、称霸当做“酷”,把公开违反校纪校规看作“勇敢”“能耐”……
(1)什么是“是”与“非”?
(2)针对有些人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请你谈谈这样做法的后果?
综合实践题。
材料一:看看老师的感受:初一学生明显不如小学生爱回答问题,到初二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进入初三、高一,学生的这种心理进一步发展,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特别不愿告诉老师班上同学的事情。
材料二:听听父母的心声:“女儿最近不愿和我多说话,而是爱上QQ,我很想看看她在和谁聊,聊些什么,可她很不高兴,不让我看。我还不是为她好,网络上什么人都有,不该帮她把把关吗?”“儿子长大了,话越来越少,不称心就发脾气,知道他学习压力大,我们也不和他多冲突,有时还要看他脸色,这叫什么事嘛!”
(1)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孩子们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其危害性有哪些?
(2)你觉得要化解这样的心理危机,我们青少年有哪些正确的途径可采用?
(3)针对材料二中父母的心声,你觉得孩子和父母之间缺少什么?你能举例教给他们一些技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