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各题。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 B.先向南,再向东南 |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0米 | B.199米 | C.278米 | D.400米 |
我国幅员辽阔,下面四图及区域景观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A.甲――同一时代,我国东、西部不同民居 |
B.乙――同一季节,我国南、北方不同衣着 |
C.丙――同一时刻,我国东、西部不同景象 |
D.丁――同处于平原,我国东、西部不同耕作 |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 B.黄海沿岸 |
C.海南岛山区 | D.东北平原 |
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 | B.潮湿、多虫鼠 |
C.多火山、地震 | D.干旱缺水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各题。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A.湘、粤、闽 | B.苏、皖、鄂 |
C.京、辽、鲁 | D.沪、浙、赣 |
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 | B.旅游资源 |
C.城市建筑 | D.矿产资源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
B.寒冻风化作用强烈 |
C.湖泊均为咸水湖,且面积不断增大 |
D.河流春汛、夏汛明显 |
对区域内众多湖泊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
①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形成湖泊
②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
③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④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⑤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④⑤ |
读“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战略格局图”,回答下列小题。对下列各组农业主产区生产优势条件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 |
B.c—光照充足、水源较丰富 |
C.e—气候湿润、温差较大 |
D.g—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
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
A.a主产区——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 |
B.e主产区——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
C.g主产区——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
D.h主产区——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