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
|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
|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
|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
《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雅典司法程序混乱 | B.公民生命安全缺乏保障 |
| C.对死刑判决的慎重 | D.司法、监察与立法合一 |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 B.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魏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
|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
| 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
| D.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了
|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 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 |
| 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
某篇论文中指出:“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包容和会通,在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材料中的这位古代思想家应该是
| A.朱熹 | B.陆九渊 | C.李贽 | D.王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