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小兔
两只小白兔抬着一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往家里走去。路过一条小河,河水挡住了它们的去路。
怎么办呢?啊!有了!
它们把西瓜切成两半,吃掉瓜瓤(rang),然后把瓜皮推到河里。
它们坐在瓜皮做的小船里,向对岸飞快地划去。
(1)短文共有( )自然段。
(2)第( )自然段写了两只小兔过河遇到了困难。
(3)它们想的办法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 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 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 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 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 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 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 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 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 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 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 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雨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 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 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 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 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这种生活的特点是(); “麻雀的生活”指的是(),这种生活的特点是();
如果我是鸟儿,我会选择一样的生活,这是因为()。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 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 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这句话抓住了麻雀的()和()进行描写,突出了()。
为什么说麻雀有不可驯服性?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听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淙淙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队,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清澈)、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大妈踏着被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她打起一桶(清脆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凝神凝视)听着什么。
是在听溪水的流响么?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么?还是彩色小喇叭真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喇叭的播音声。
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动惊断)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表示声音的词。
例:溪水(淙淙)
老牛( )小狗()大雨( )雷声(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清澈)、婉转……()
(2)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喇叭的播音声。()文中第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A.语意未尽 B.内容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句子中哪个词是写数量的,哪些词是写颜色的,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秋,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 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 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 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 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 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 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 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 洒,我欣赏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硕果()伴和()步履()雕琢()把文中画 “ ”的句子改陈述句。
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夏天的特点是(),冬天的特点是(),秋天的特点是()、()、()。
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作了()、()、()。
“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qiāo qiào)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九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yí ní),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地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piāo piǎo) 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shùn shà)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伞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阅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A.弟弟 | B.同学 | C.“我” | D.爸爸 |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正确的读音打上“√”。
给第三自然段空缺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半信半疑: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约而同: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七八个/星天/外 | B.两三点雨/山前 |
C.旧时/茅店/社林边 | D.路转溪桥/忽见 |
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