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宋代的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
| C.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是统一的 |
经过第六
次机构改革后,国务院重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A.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
| B.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
|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
| D.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有些同学认为,君子不拘小节,自己是中学生,也可以不拘小节,但其行为往往凸显有失大节。这说明他们()
| A.没有看到小节的积累可以引发人品的质变 |
| 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C.看到了矛盾双方 是可以转化的 |
| D.认为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
2010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时强调: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求同存异”的哲学涵义主要是()
|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 B.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
| C.只讲矛盾的统一性,不讲矛盾的对立性 |
| D.透过现象才能认识本质和规律 |
“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 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
| C.联系有多样性 |
|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